发表时间: 2025-02-16 14:30:22 浏览次数: 作者:九游会论坛
春节前后,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积极投身“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这一路,是与㊣烟㊣㊣火重逢,与希望相拥。深入街头巷尾,与热气腾腾的生活撞个满怀;走进✅农家小院,倾听乡亲们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踏入生产车间,捕捉产业发展的跃动脉搏。每一个脚步都踏响奋进的鼓点,每一次交流都挖掘出动人㊣的故事。
记者的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了这一个个温暖而生动的中国画卷。本版面将汇总记者们的采访体会,回顾那些难忘的瞬间,感受县域经济的新春气息与勃勃生机。
作为一名记者,能够每年参与到“新春走基层”这一意义非凡的活动中,我深感荣幸。这是一场真✅挚情感的交融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我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心灵感受着每一份温暖与力量。
春节前夕,我走访了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通过与“70后”“90后”返乡创㊣业者的交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我还参观了在建的特色民宿和旅游设施升级项㊣目,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与✅特色民宿等产业,村民们实现了增收,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湖北,春节到来前最能感受到浓㊣浓年味㊣的地方,莫过于位于孝感市的华中地区超级“菜篮子”——首衡城了。跟随熙熙攘攘的人流,我走进了繁忙的市场,市场内摊位林立,各种年货琳琅满目,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和对新年的期盼。这里的繁荣,正是整个孝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次“新春✅走基㊣层”活动,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新闻工作的真正坐标在于接地气。只有真正走进群众,融入他们的生活,才能发现那些藏在日常琐碎中的非凡故事;只有用㊣心去倾听、去观察、去体会,才能挖掘出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让报道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的堆砌,而是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感的传递。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时代脉动的参与者,更是未㊣来的筑梦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有责任去贴近这片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土地,真切地感受那无处不在的变化,以敏锐的镜头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用深情的笔触勾勒出时代变迁的轮廓,记录下每一处洋溢着生活气息的人间烟火。
每年的新春佳节,我都是在快节奏的忙碌中度过的,寒冷的季节在人们忙碌的“温度”中变幻出多姿多彩的“年味儿”。
1月14日,我抢到了去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火车票,这是㊣我今年“新春走基层”的第一站。两天的采访中㊣我了解到,在绚烂的花灯里,在繁华多样的美味小吃摊,在令人目不暇接的非遗展演中,有千千万万干部群众的努力付出。采访结㊣束㊣后,我连夜赶写通㊣讯㊣稿件,在本报网络端刊发后,陕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宁发来“感谢李老师㊣这么深度的报道!”的肯定话✅语,刹那间,几日的✅劳顿烟消云散,我用文字为这个民俗大年增添了“温度”。
国无粮不稳,民无粮不安。2月2日,我来到了位于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商水县,采访当地的种粮大户,他们中有的春节期间就是在田间的简易房里度过的灌南到沭阳,真是“人勤春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平店乡东邓店村“90后”新农人、种粮大户王路明、王立明兄弟身上,我看到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希望,这些春节期间仍然在田间地头忙碌的种粮大户“不用扬鞭自奋蹄”,用辛勤汗水扛稳了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新春增添了“温度”。
通过春节期间的系列㊣采㊣访,我感受到了寒冷冬日里处处有“温度”,这一路收✅获的是无数㊣触动心灵的瞬间,是对生活、对责任的全新认知。城乡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十足,但热闹的㊣背后,是无数默默坚守岗位的人㊣们。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坚守,都有着不平✅凡的意义。
新的一年,我将带着这份感动和责任,继续行走在城乡道路上,记录那些平凡人的平凡事。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我去书写的精彩篇章。
蛇年新春,东北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但没有动摇我㊣走基层的热情。我走进村镇、蔬菜大棚,与村干部、创业带头人以及农户面对面交谈,感受到冬日的温暖,看到了一派㊣火热的农忙㊣场景,一幅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辽宁的土地上磅礴展开……
1月10日,在铁岭市清河区杨木林子镇,我了解到八社村村民刘玉辉家的400亩水稻去年喜获丰收。他精心打造的“网红大米”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销售热潮,他决心带领乡亲们共同踏上致富的康庄大道。八社村的久阳草莓种植基地负责人张立中则打算将草莓的冷冻技术拓展应用到地瓜育苗和辣椒育苗领域,助力更多种植户在特色产业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1月14日,我走访了绥中县葛家满族乡。随着去年葫芦岛“8·20”洪涝灾害灾后重建大棚的第一茬黄瓜陆续✅上市,一辆辆载满新鲜黄瓜的小货车从大棚直奔葫芦岛周边各地批发市场,“黄瓜之乡”恢复了昔日的热闹景象
北票市娄家店乡扎兰营村的温室大棚里更是一派生机盎然,红彤彤的番茄挂满藤蔓,即将上市销售。凭借高品㊣质、无公害、口感佳等✅优势,北票出品的番茄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新春的东北大地,万象更新,处处可㊣见新风貌,产业兴旺发达,农民安居乐业,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从梦想照进现实。
这个新春,我再一✅次践行“四力”,在基㊣层里经风雨,在实践中受锤炼,走进一线,看见乡村的繁荣景象,用心感受暖㊣心瞬间、用笔讲述乡村变化。走访中,令我感受最强烈的是,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无限可能,每一个故事都传递着奋斗与收获的喜悦。
回首2024年,无数个拼搏的画面浮现眼前。我在巴山蜀水之间穿梭,走基层每跨出一步,都能收获“冒着热气✅儿”“沾露珠”的新闻,充满自信地践㊣行㊣高质量发展精神。
不久前,我第二次到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调研大茅坡精神,重新深入了解大茅坡精神形成、成长、成熟㊣的过程,有很多感触。大茅坡的精神内核是“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这里㊣也是国家以工代赈精神的发源地。当年的鹿渡村党支部书记唐发春带领30多名党员干部义无反顾历经四载,把不毛之地的大茅坡改造成良田,老百姓的日子在抗争中、奋斗中,一天天红火起来。
在多年走基层的报道中,通过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我感受到基层发展的真实㊣脉动,县域经✅济的活力和独特韧性,例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直播、返乡创业✅青年✅的创新实践;看到了民生改善的细节,例如农村道㊣路硬化、基层治理优化、医疗教㊣育条件提升、春节市场物资供应充足;听到了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奋斗故事,看到了一线工作者的坚守。
本次走基层值得关注的是传统与变革的交织。春节习俗,如庙会、舞龙舞狮,在基层㊣得到保护,同时年轻人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形式传播乡土文化。也看✅到城乡融合的挑战,部分农村面临人㊣口流失、老龄化等问题,而数字化技术如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又为县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走基层,我深刻感受到,只有脚踩泥土才能捕捉到数据之外的鲜活故事,避免㊣报道流于表面。基层采访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报道导向,用平实语言传递群众心声。走基层不仅是用笔和镜头记录故事,更是让心灵贴近土地的过程,在田间地头、村舍集✅㊣市中,我感受到了普通人身上蓬勃的生命力。
春节前夕,我深入河北省玉田县的企业调研采访,了解到玉田印刷机械产业不仅是国内市场的“领头羊”,更在全球㊣舞台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玉田✅的印刷设备从单一的产品发展到多领域、多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玉田印刷机械产业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经济的奇迹,也为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这次采访,我深刻认识到县域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企业虽然体量不大,却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创新精神。在国家政策扶持与自身努力下,它们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经济复苏的有力支撑。这些企业的故事,正是县域经济活力的生动写照。作为记者,我有责任将这些故事传递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县域经济的活力与潜力。我将带着这份感动与责任,继续深入基层,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时代、讴歌发展,创作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新闻作品。
春节前夕,我跟随本报总编辑姜帆带队的“新春走基层”采访组前往“种石得玉”的文化宝地河北省玉田县采访。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新闻工作者,我深知这不仅是一次采访任务,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遇。出发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采访过程中我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回来后在总编辑的指导下反㊣复打✅磨稿件。看到最终呈现出来的新闻作品,我不仅再一次被报道对象深深打动,也为自己努力奋斗的样子而感到自豪。
“新春走基层”活动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精神的升华,让我看到了基层的真实面貌,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更要关注事件背后的人,关注他们的生㊣活、梦想和奋斗。
我知道,只有扎根基㊣㊣层,才能写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新闻作品。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青春奋斗书写基层深度。我会深入更多的基层角落,倾听更多㊣的基层声音,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时代发展的脉搏,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蛇年新春佳节之际,我再次踏上了“新春走基层”的征程,深入一线,贴近群众,记录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真切地感受到了基层✅发展的脉搏和力量。
江苏启东养殖户们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将小小的螃蟹变成了增收致富的“法宝”;灌南肉圆不仅仅承载着一✅种味㊣道,更凝㊣聚着基层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沭阳传统产业与现代电商融合产生巨大能量,年宵花产业绽放出绚烂光彩;昆山周庄古镇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这次“新春✅走基层”的经历,让我对基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基层是一✅片充满创造力的土地,每一位基层群众都是生活的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们立足本地资源,深入挖掘地域优势,找准发展方向,并勇于创新和实践,带领县域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作为一名记者,我不仅要将这些精彩的基层故事记录下来,更要通过笔触和㊣镜头,让更多的人关注基层、了解基层,为基层的发展鼓与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挖掘更多感人故事,传递基层声音,展现基层风采。
2025年新春之际,我踏上了浙江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深入基层,亲眼见证了技术创新在这片热土上绽放出的璀璨光芒。
在海盐核电小镇的走访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例如,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帮助中核秦山同位素有限公司有力解决国内同位素产品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这种科✅技创新体系为核电小镇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开化县马金农村客运站虽然地处偏远山区,但技术创新同样为这里的交通运输事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与客运站车队负责✅人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客运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这让我感受到创新对于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新春走基✅层”活动,我见证了浙江各地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无论是海盐核电小镇的核电技术创新、余姚市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乐清经济开发区内企业在创新中开拓新赛道的生动实践,还是开化县农村客运站的变㊣迁,都充分展示了创新的巨大魅力和无限潜力。我期待在未来记录更多浙江县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故事,见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今年春节,我参与了报社“新春走㊣基层”活动,以记者的㊣身份走出办公室践行“四力”,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游客过新年的温馨场景。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记者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走基层”这三个字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今年我与家人在春节假期里选择以外出旅游的方式迎接新年,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也反映了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家庭的新选✅择。以往的春节,总是与“家”紧密相连。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走亲访友,这些传统✅习俗构㊣成了我对春节的全部记㊣忆。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春节期间走出家门,去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体验别样的年味。“新春㊣走基层”活动让我看到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感受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春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正在时代的变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通过这次“新春走基层”活动,我深知,只有用双脚去丈量大地,用双眼去观察生活,用心灵㊣去㊣感受冷暖,才能挖掘出那些藏在平凡日子里的珍贵故事。
今年是我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参与“新春走基层”活动,自从接㊣到这一任务,我便开始留心观察身边的点滴事物,并从中找到了新闻线索。
一个阳光温暖的中午,我走进了位于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的歙县会馆,看到房前屋后处处是前来拍照的人,精巧布置的装饰物、各种拍照道具都被充分利用了起来。我不禁被他们愉悦的状态、明媚的笑容所感✅染,随即决定为打卡拍照者们拍㊣摄一组组图,记录下他们以“拍美照”方式迎新春的样子。
景点里最大的一间房子已被打造成咖啡厅,里面有不少游客点上咖✅啡、点心坐下来小憩,我向咖啡厅店主了解了歙县会馆的情况和历史沿革。当她说道咖啡厅正致力于在获评西城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上打造“网红景点”时,我非常感动,抬眼看看窗㊣外的灯㊣笼、中国结、福字、道具糖葫芦……每一处细节都匠心独运,展现出满满的传统文化气息和新春氛围感,阳光下兴致勃勃拍照的人群,正是对他们精心打造景点的积极回应。
当我拍摄这些照片,我感受到镜头前的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就在他们精致的妆容、服饰里,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冀,就在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灿烂的笑容里。
本报记者姜帆(右)在唐山元创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采访总经理杨东波(左)和河北省玉田县工信局局长党开国(中)(吴昊 摄)
本报记者黄长秋(右)采访青蛙王子(福建)婴童护理用品有限公司洗护工厂厂长李秀敏(林聪华 摄)